华奥星空北京1月3日电 (记者 郝铮)对于张国政的采访,是从一连串的数字开始的,他是个记性很好的人,“我练了24年的举重,从队伍进进出出,经历过6次。我现在带男举大级别,手下有3名教练5名队员,我们先争取2016年先有突破,再展望2020年,寻求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正在北京体育大学担任竞技体校副校长的张国政,在这个奥运周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重出江湖再进举重馆的他已经走马上任男举教练组副总教练,主要负责男举大级别的训练工作。
相比起中国男举小级别在国际赛场上的优势,大级别是块难啃的骨头,也是里约奥运周期颇具挑战性的工作。总教练陈文斌将这样的重任,交给了昔日弟子张国政。
此番回到国家队执教,北体大给予了张国政巨大支持。虽然人事关系还在学校,但是他挂职到举重队毕竟是放下了校内竞赛的管理,也放下了学校几百号人的日常工作。
这种借调,需要学校给予绿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真的非常非常感谢北体大的领导,我对举重有感情,这次回来,北体大给了很大的支持,我也是顶着压力来的。”
一方面,张国政协调了方方面面的关系,另一方面,张国政的这个选择决定了自己将会再次回到运动员的节奏。现在,张国政吃和住都在国家体育总局的训练局,没有正常假期,也没了家庭生活,颇有一些抛家舍业的意味。
在去年九月的波兰举重世锦赛中,男举85公斤级选手田涛因伤弃赛,94公斤级李兵和105+公斤级艾雨南分获第九和第八。我国大级别选手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显而易见,对此,张国政有着清醒的认识。
“大级别取得突破是有困难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打破固有的训练思维和枷锁,打造复合型团队,让训练更加系统化。大级别是中国举重的突破口,也有可能是增长点。”张国政透露,不少老一辈的举重人其实对于男举大级别都是有牵挂的,想把这一块做好,想把男举的这一弱势方面改善。
现在张国政手下共有包括杨哲和艾雨南在内的共计5名运动员,基础比较薄弱,可挑选的人才很少,没有更多的选择,“我希望能够先多方面的挖掘一下,把团队的建设和梯队的培养做起来。这个项目不能有今天没明天的,要能够持续发展,的确是挑战极大。”
对于未来成绩,张国政不敢轻易许诺,“我还需要一些时间,更多的了解和掌握队员的一些情况。这次从北体大回到队里,我希望能和运动员配合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项目规律,一起努力一把。”这位曾经的奥运冠军表示,努力过,奋斗过,才不后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