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体育记者已有四年时间,中间有近一年去做体育经济方面的报道之外,其他三年我都是重竞技项目的专项记者。
说实话,刚进报社接到重竞技项目时,我着实不开心。其一是因为我喜欢游泳项目,其二是我觉得举重、摔跤、柔道这些冷门的项目,肯定很没意思。但现在,我越来越发现我爱上了这些项目,这些从事重竞技的运动员、教练员们非常可爱又有亲和力。如果现在有人问我,拿最热门的体育项目来跟你换重竞技,我的答案一定是“No”,因为我们已经是朋友,更因为真情难以舍弃。
短短三年,我已经第三次走进大别山石关训练基地。之前都是跟随采访国家男子举重队的转训,今年女摔、女柔的国家队也来了。三支队伍让安静的大山热闹起来,也让我的生活每天都生动有趣。山里天气多变,有时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有时阴雨整日冷到膝盖生疼。山里夜间气温低,导致三伏天还要盖棉被,空调要开加热。当然更多的是开心,这里出门就是茂密的树林,林荫小道围绕着湖水。走在路上,有蝴蝶、蚱蜢、蝉宝宝等各式各样的昆虫也许会随时跳到你身上,还有即便在白天依然清晰悦耳的鸟鸣声环绕耳边,还可以在黄昏到湖边大树下喂食小野猫。除了运动员们训练的场馆,这里还有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等等,生活充满生机和色彩。
由于今年是为亚运会备战进行的封闭训练,队员们每天的训练量都很大,男举的大力士们试举的重量以吨计算,杠铃片经常罗列到把杠铃杆压弯;女摔女柔姑娘们对抗强度大到衣服被汗浸透,一堂课下来就能拧出几摊水。除了训练,他们的业余时间被睡觉和康复治疗占据,但他们无怨无悔,每个人都为心中的梦想拼搏付出,全力以赴。
重竞技项目的训练真的很苦,运动员每天挑战身体极限,写起报道来也很有些“苦大仇深”的感觉。翻开举重运动员的手掌,看到的是满满的老茧,结了一层又一层,有时老茧被磨破就会冒出几个血泡。摔跤、柔道运动员会因为经常在垫子上进行抱摔,导致把耳朵软骨磨碎,得到号称“摔跤耳”的印记伴随一生。好在从事重竞技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都很乐观开朗,训练间隙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今年转训大别山,总局举摔柔中心召开备战亚运誓师大会,三支队伍的队员们也准备了节目演出,我才发现重竞技项目的运动员都“老有才”了,女摔队员跳《小苹果》舞蹈简直漂亮极了,男举队员们一展歌喉尽显麦霸本色,女柔队员的演讲和街舞表演足以把在座全场都镇住。他们的多才多艺,证明了新时代的金牌之师不仅能在训练场和赛场上用冠军和世界纪录彰显霸气,更能在生活中光彩夺目力争上游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这些运动员身边,我也每天充满正能量,追求着一个平常人生活中的“更快更高更强”。我更有锻炼身体的动力,我也想成为运动达人。谁说只有竞技体育有这样的目标,任何人只要心中有梦想,就能成为自己的小太阳。三进大别山,我和重竞技的运动员们一起,收获了成长的感动和力量。(中国体育报 袁雪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