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奥星空江山4月20日电 (记者 郝铮)“遥望里约,如果你想让我说一些豪言壮语,我也没问题,但是我现在心里很平静。奥运会是终极战场,我希望能够用非常理智、却又轻松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在收获了里约奥运入场券之后,男举85公斤级解放军小将田涛如是说。
在完成了2016年全锦赛的较量之后,男举运动员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国家队就地放假,队员回去看看父母,赏一下家乡的美景。但是,也仅仅只有两天时间,他们便要在周日晚上归队,然后下周一又像往常一下,上午开会,下午训练。
在国内的比赛中,田涛在85公斤级上几乎没有对手,因此刚刚结束的全锦赛也就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举重比赛讲究节奏,但面对连续试举这样的环节,田涛也感到挺无奈,“无尽的等,想调整好自己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比如我挺举的第一把,于杰指导就对我的表现挺失望的,因为他觉得我举起207公斤不应该这么费劲。所以我下场休息时,他对我说‘你下把再这样,我可要扇你了哦’!当然,我对他说‘你没这个机会的’。”
最终田涛三把挺举都成功了,并在第三把举起了220公斤。85公斤级挺举的世界纪录是由我国选手张勇在1998年创造出的218公斤,这项坚固的世界纪录已经保持了18年之久,此后一直无人问津。此次田涛举起的220公斤,是一剂强心针,宣告陆永之后我们再次拥有了在这个级别上奥运冲金的可能。
其实田涛在训练中还举起过比220公斤再多的重量,但是能够在比赛中拿出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比赛是一项“综合工程”,无论哪一个环节没有做好,都会导致功亏一篑。去年的美国世锦赛,田涛同样准备得很好,异常自信,但是却收获了挺举三把失败砸锅这样的结果,“一下子就清醒了,这样倒也挺有意义的,如果不是比砸了,我觉得我的冬训可能就不会这么踏实,一路顺利,如果砸在奥运会,我肯定悔死了。”
因此带着这样的心态,田涛在这个冬训练得格外踏实,于杰介绍到“他的专项技术和力量实力都有所提高,上肢力量提高了一块,支撑了他的专项稳定性,成功率很高。基本上我对他的要求是173至175开把,挺举在210至215开把。”
在于杰的手中,田涛在技术上做出了巨大改变,下蹲挺要求支撑的稳定性较高,就是于杰形容的“搭好架子”,再做好上送,不过“这个小孩悟性很好,一点就明白。”这样的特质也得到了他的启蒙教练湖北省举重教练刘进阳的再次确认,“没错,这个小孩悟性特别好,智商情商都很高。他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懂得如何高效训练,并且能和周围的教练队友关系融洽。”刘进阳总结到,田涛本就是一块璞玉,于杰将他雕琢成器。
谈起举重,谈起奥运,谈起自己的职业生涯,田涛对于未来有着细致的规划,他希望能够在奥运前将自己的挺举上送再完善一些,以一个饱满周到的状态前往里约。他相信自己的恩师于杰教练,相信自己是继廖辉和吕小军之后,于杰手下的第三张王牌。
日复一日的运动员生涯难免枯燥乏味,但作为90后的田涛并不会将自己禁锢于只有杠铃的世界,他不喜欢每天只有训练的生活,也不认为一心只读圣贤书是正确的处世之道,“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比奥运会会被逼疯,运动员也需要空间需要透口气,我不喜欢无形的施加压力,我希望有个愉快的星期天,也希望能够过相对正常一些的生活。”在处理压力这个问题上,田涛敏感并且坚定。
因此他将自己形容为“机械师”,“我觉得这个称呼很酷,举重并不是一件体力工作,而是脑力劳动。说自己是‘机械师’则是因为觉得举重的动作流程都已经固定在了自己的脑子里,每次都希望能够稳定的重复,举起,放下,成功。技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艺术,挑战自己就是一门艺术,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这样的机会。所以从机械师到艺术家,我想我还有一小段路才会到达。”
看,这位90后的运动员认真、努力、执着,并且随意、轻松、自然,他独立思考、坚韧不疑、心态平和,他值得拥有运动员所该享有的巅峰成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