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举重协会官方网站

中国举重队喜迎开门红 李发彬侯志慧勇夺两金

  

  8月7日的南巴黎竞技场6号馆被一片中国红覆盖,中国举重队李发彬、侯志慧先后卫冕奥运金牌成功,中国举重队喜迎开门红!

  男子61公斤级,抓举比赛李发彬先后举起137、140、143公斤,创造了新的抓举奥运会记录。挺举李发彬的表现与自己的预期有一定出入,只在第二把举起167公斤,第三把挑战172公斤未能成功,但这并不妨碍他以总成绩310公斤顺利拿下金牌。

  

  “降体重损耗比较大,加上自己已经31岁了,不比小时候了。挺举第一把在候场活动完,等待时间太久,身体有点凉了,动作有点生疏了。”李发彬自责挺举发挥有一些失常,但还是具备了稳住这枚金牌的扎实功底。“赛前训练下足了功夫,抓举、挺举专项能力,以及力量、小肌肉的能力等都维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

  

  巴黎奥运周期,李发彬在2022年哥伦比亚世锦赛以175公斤刷新挺举世界纪录,2023年拿下韩国亚锦赛、沙特世锦赛、杭州亚运会冠军,今年4月泰国世界杯赛夺冠并以146公斤打破抓举世界纪录,始终位列该级别奥运资格世界排名第一。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在与膝关节骨挫伤作斗争。

  “东京周期备战时,自己的伤病较少,就算有伤病也是扛一扛就能顶过去的那种。巴黎周期的备战艰难了许多,两个膝盖的骨挫伤比较严重,这种伤病在试举起铃发力时会带来瞬间巨痛。”回顾备战历程,李发彬没有被伤痛击倒,他还调侃自己要感谢举重。“虽然疼痛的症状一直在,但逐渐能承受这种痛苦了,一直坚持系统训练。我还得感谢举重呢,因为保持力量训练能帮助我维持肌肉的保护能力,反而疼痛还减轻一些。”

  

  这个舞台上,既有年仅20岁、极具冲击力的美国小将莫里斯,也有35岁“高龄”还在奋战的印尼老将伊拉万,后者在抓举第二的有利局面下挺举三把失败,带着遗憾结束了自己的第五届奥运会征程。“看到伊拉万的表现,我由衷佩服他,这么多届奥运会下来,已经35岁了还在奥运赛场上奋斗,这就是奥运精神的最好诠释。也许我需要向他学习,也许我也能做到继续坚持下去。”除了对手的激励,巴黎奥运会的赛场气氛也让李发彬舍不得告别。“这次奥运会是我举重生涯遇到最燃的现场,非常有激情,让我都不舍得退役了。因为训练中我总是一个人在试举,但到了奥运会舞台,千万人在为我加油,我真正体会到了奥运会赛场的独特魅力。”

  女子49公斤级,侯志慧开把89公斤失败,第二把才举起这个重量,第三把试举93公斤再次失败,带着落后罗马尼亚选手4公斤的劣势进入挺举。这就意味着,侯志慧必须在挺举赢对手5公斤才能夺回金牌。挺举开把110公斤成功后,侯志慧的战术就非常明确了,无论对手要什么重量,都必须高过她5公斤!第三把侯志慧“置之死地而后生”举起117公斤,南巴黎竞技场6号馆响彻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带着巨大劣势绝地反击,侯志慧大逆转惊险卫冕,让人想起了东京奥运会的谌利军。“彪叔(谌利军花名)可以,我也必须做到,湖南人就是霸得蛮!”赛后侯志慧难掩激动之情,“这口气憋了太久了,太想要了。”在强项上有些失了水准,挺举比赛侯志慧愈发紧张。“我想着挺举一定要比好,这次奥运会我带着队友小花的信念一起过来的,挺举的时候我就想这是小花的强项,给我点力量吧,幸好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侯志慧与蒋惠花同是巴黎奥运周期国内最出色的小级别选手,直到今年最后一次奥运资格赛泰国世界杯赛,侯志慧才超越蒋惠花的成绩,拿到奥运资格。当时的一幕和奥运会极其相似,都是连续两把试举机会去拼一个极限重量,也都是第一把失败,第二把成功,只不过当时是120公斤,这一次是117公斤。“世界杯赛就算我没举起,也有小花顶着,她可以征战奥运为国争光,但这一次如果我没起来,我就辜负了所有人,所以我必须成功。”侯志慧一直是个有担当的人,她可以允许自己输给队友,但绝不允许奥运金牌旁落他国。

  

  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从小就在女举最小级别世界纪录保持者王明娟、杨炼等师姐们身边训练,侯志慧耳濡目染,早早就将超越师姐作为奋斗目标。“女举最小级别一直是我们的强项,前辈的高度摆在那里,她们是我的灯塔,引领我不断突破,我也一直告诉自己一刻都不能松懈。”如今她做到了,她成为中国女举最小级别实现奥运卫冕的第一人,她更是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举重入奥以来,实现最小级别卫冕的世界第一人。

  (本文摘编自中国体育报公众号 作者袁雪婧)